網站設計不只看美感!SEO 必懂的 HTML5 語意標籤與結構化數據

想像一座沒有書架分類、也沒有索書號的圖書館。裡頭的書再多、再精彩,也只是雜亂地堆在一起,讀者找不到方向,館員也難以管理。

網站設計如果沒有善用 HTML5 語意標籤,就會出現同樣的狀況:搜尋引擎(像是 Google)進入網站後,無法判斷哪裡是主要內容、哪裡是補充資訊。

而如果再缺少 結構化數據,就好比這些書沒有 ISBN 與檢索系統,搜尋系統更難正確理解。要讓網站被看懂、被收錄,甚至被推薦到搜尋結果前排,SEO 的第一步就是先把網站整理得像一座分類清楚、資訊完整的圖書館。

HTML5 語意標籤的重要性

在圖書館裡,書籍被依照主題放在不同書架,還會有明確的區塊標示,像是「文學」、「科學」、「藝術」。HTML5 語意標籤的角色正是如此,它替網站劃分清楚的區域,讓搜尋引擎快速理解每個部分的功能。例如,<header> 就像圖書館大門口,負責迎接讀者並展示導覽資訊;<nav> 像是樓層指引牌,帶領訪客前往正確的館區;<article> 則是一本完整的書籍,承載核心內容;<footer> 則像是結帳櫃台或離館出口,提供最後的補充資訊。當網站有了清楚的語意標籤,就能讓搜尋引擎像讀者一樣快速找到需要的書,提升網站在 SEO 上的理解力與可見度。

結構化數據的角色

如果說語意標籤是圖書館裡的書架分類,那麼結構化數據就像是書目卡與 ISBN 系統。一本書不僅有書名,還會標註作者、出版日期、分類號,甚至館藏位置,這些標準化資訊讓讀者能透過檢索系統快速找到書籍。對網站而言,結構化數據(Structured Data)就是用 Schema.org 的語法,把文章標題、作者、發佈日期、產品價格、評論數等資訊,用 Google 能看懂的方式完整標記。這樣一來,搜尋引擎不僅能更精準理解網站內容,還可能在搜尋結果頁展示「豐富摘要」(Rich Snippets),例如星等評分、FAQ 展開或產品價格,讓網站在 SERP 上更吸睛、更容易被點擊。

語意標籤與結構化數據的互補關係

在圖書館裡,書架的分類與書目系統缺一不可。即使書籍擺放整齊,如果沒有書目卡,讀者仍需一個一個翻找;反過來,即使有書目卡,但館內亂成一團,讀者也無法順利找到書本。網站也是如此:HTML5 語意標籤負責建立清楚的內容結構,而結構化數據則負責補充細節與標準化資訊。兩者結合,才能讓搜尋引擎快速「找到並理解」內容,不僅收錄更完整,也提升出現在搜尋結果中被突顯的機會。對網站設計師與 SEO 工程師而言,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合作,就像館員需要同時維護書架秩序與書目系統,才能真正發揮圖書館的價值。

我的專業建議

以我多年網站設計與 SEO 經驗來看,許多網站經營者容易誤以為「只要畫面漂亮」就能吸引用戶,但忽略了搜尋引擎真正需要的,是清楚的結構與標準化的資訊。如果你正在經營網站,我的專業建議是:先檢查你的程式碼是否正確使用了 HTML5 語意標籤,像是 <header><main><article><footer>;接著,再逐步導入 結構化數據,例如 FAQ、文章、產品或評論標記。這兩項工作或許在前端設計中看不見華麗效果,但卻是讓 Google 更快理解你內容的關鍵。長遠來說,這比單純追求外觀要更能累積流量與排名。記住,SEO 的本質不是花俏,而是被正確理解。

常見問題(FAQ)

想讓你的網站不只好看,還能被 Google 真正理解並提升排名嗎?

不管你是剛開始建站,還是想優化現有網站,都可以找我聊聊。
👉 一起把你的網站打造成 結構完整、收錄快速、排名更穩定 的作品。

和我聊聊網站規劃 →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