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「網址蟑螂」?為什麼對企業與個人都是惡夢

在台灣,許多品牌與企業辛苦經營多年,卻常常遇到一種惡意行為:有人搶先註冊與品牌名稱高度相似的網域,甚至直接仿冒成「官網」,這就是俗稱的「網址蟑螂」。它不只影響品牌流量與形象,更可能讓消費者上當。像是女藝人 王如茵 就在社群平台分享,自己誤信「Converse 官網」購買新鞋,結果拿到貨後才發現是劣質仿冒品。她氣急之下到實體門市詢問,才被告知 Converse 在台灣根本沒有官方購物網站。這樣的案例顯示,網址蟑螂不僅傷害品牌,更直接衝擊消費者權益。
👉 想看更多真實案例?可以參考這篇:《什麼是網域蟑螂?小心別讓你的品牌網域被搶走》,內容記錄了一個品牌因為 信用卡續約失敗,而被國外搶註集團惡意勒索的故事。
透過《商標法》保護品牌,預防勝於治療
面對網址蟑螂,台灣最直接的法律依據就是 《商標法》。如果品牌名稱或 Logo 已經註冊為商標,一旦有人惡意註冊近似的網域名稱並用於販售商品、導流或製造混淆,就可能構成 侵害商標權。此時,企業可以委託律師寄發存證信函要求停用,必要時提起訴訟並請求賠償。
心有戚戚焉,我自己就曾經有過慘痛的經驗。我曾經經營過一個小品牌叫 「猴賽雷」,當時我把網址、Logo、CIS 都準備好,網站也架好,甚至連貼紙與周邊都設計完成了。眼看品牌逐漸累積支持者,我滿心期待準備申請商標。沒想到上去查詢時,才發現一切都太晚了!
一家有資金的企業已經搶先出手,把「猴賽雷」的所有商標類別一次全包。最後,我只能忍痛放棄這個投入許多心力的品牌。
這件事讓我徹底明白:商標一定要比行銷更早準備。正如專利師在 智財散步文章 中提醒的,在台灣應該先註冊商標,再申請網域名稱。否則一旦遭遇搶註,缺乏商標基礎權利,很可能在爭議處理或法院訴訟中處於劣勢。換句話說,註冊商標不只是保護品牌,更是防堵網址蟑螂的第一步。
TWNIC 網域爭議處理機制

在台灣,網域名稱的管理單位是 TWNIC(台灣網路資訊中心)。如果有人惡意搶註與你商標或公司名稱相同、近似的 .tw 或 .台灣 網域,你可以透過 「網域名稱爭議解決機制」 來申訴。這是一套仲裁制度,由中立的仲裁人審理,依據商標權、公司名稱權、或公平交易法相關規範,來判斷是否該把該網域移轉給申訴人。相較於打官司,這種方式處理速度較快,也能避免長時間的司法訴訟成本。
透過《公平交易法》制止不公平競爭
除了商標法與 TWNIC 機制外,台灣也可以援引 《公平交易法》。如果網址蟑螂利用相似網域,讓消費者誤認為是正牌網站,甚至導流到競爭者的平台,就可能涉及 「虛偽或引人錯誤的表示」 或 「仿冒行為」。這種行為屬於不公平競爭,違反公平交易法,受害企業可以向 公平交易委員會 檢舉。經查證屬實,對方可能被處以罰鍰,甚至要求停止使用。這條法律特別適合處理那些雖然沒有直接侵害商標,但已經對市場秩序造成混淆的狀況。
民事求償與刑事告訴的最後防線
若網址蟑螂的行為已經超越單純的網域使用,例如 冒用公司名義收款、詐騙消費者,甚至在網站上刊登誹謗或不實資訊,受害者就能考慮走 民刑事途徑。在民事上,可以依 民法侵權行為 請求賠償,要求對方補償因流量、商譽損失造成的金額。在刑事上,若對方行為涉及 詐欺、妨害名譽或電腦相關犯罪,則可向警方報案,由檢調單位介入偵辦。雖然這一步程序冗長,但在對方惡意程度嚴重時,往往是最具嚇阻力的手段。
國際網域爭議需透過 UDRP 處理
以上提到的法律管道與申訴機制,主要針對 台灣境內註冊的 .tw 或 .台灣 網域,以及發生在台灣的商標、公司名稱糾紛。若遇到的網址蟑螂是在 國外註冊 .com、.net、.org 等國際網域,就不屬於 TWNIC 的管轄範圍,必須改走 UDRP(Uniform Domain-Name Dispute-Resolution Policy,網域名稱爭議解決政策) 這一套由 ICANN 主導的國際仲裁程序。處理方式、申訴成本與所需文件,會和台灣的規則完全不同,通常需要另外準備一篇專文來說明。
常見問題 FAQ
你也遇過網址蟑螂嗎?
品牌被搶註網域,對企業和個人來說都是一場惡夢。
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,也整理了台灣目前能用的法律管道。那麼,你呢?
👉 你是否也曾遇過相同的情況?或者身邊有人有過類似的故事?
歡迎跟我分享,你的經驗或許能幫助到更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