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會形容網站設計風格?靈感庫是你與設計師的最佳溝通橋樑

你是公司被指派負責網站專案的窗口,域名買好了、預算也抓出來,甚至連設計公司都找好了,合約也簽了……

心想:「終於可以開始做網站了!」

結果第一場會議,設計師微笑著問你:「那….你有想做什麼風格呢?」
哇!靠!這下你的腦袋是不是立刻一片空白!
心裡無數次的吶喊:「我都已經找專業了…怎麼還這樣問我!」

跟網頁設計師開會圖

你很清楚:如果這一步講不清楚,接下來的網站設計就可能一路跑偏。
更糟的是,你還得面對老闆或其他部門的期待壓力。

在開始翻找靈感之前,你需要先換一個思維:靈感不是為了讓你「找一張最喜歡的範例」就結束,而是要建立一個能長期供應創意、幫你過濾雜訊的靈感系統。這樣一來,每次要做新專案、改版、甚至新增一個活動頁,都能從這個系統中快速提取素材與方向,而不會陷入無止盡的搜尋與猶豫。

那麼,這個靈感系統要怎麼開始建立?答案就是

先從靈感來源的分類著手

不同類型的來源,能給你不同層面的啟發,有的拓寬你的視覺視野,有的幫你對接產業習慣,有的則會在意想不到的領域觸發靈感火花。接下來,我會帶你拆解四大類實用且高轉化潛力的靈感來源,讓你的網站從第一步就走在對的方向。

網站設計靈感的四大來源:從國際到在地全面啟發

網站設計靈感的四大來源

當你打算開始收集靈感時,最怕的不是沒有素材,而是「看了很多,但越看越亂」。
為了避免這種情況,先了解靈感的來源類型,才能有系統地收集、分類,讓設計公司一眼看懂你想要的感覺。

1. 國際案例(開眼界型)


國際設計案例能快速拓展你的視覺視野,讓你接觸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語言。常見的平台有:

常見的平台有:

dribbble首頁圖

平台名稱 平台優勢
Dribbble 專注於 UI 元素與互動細節,適合找按鈕設計、表單排版、圖示風格。
Behance 完整專案展示平台,可以看到品牌策略、色彩系統到網站成品的全流程。
Awwwards 精選全球創新互動與視覺效果突出的網站,非常適合參考動畫與互動設計。
Pinterest 跨領域靈感收藏平台,適合快速蒐集與不同產業相關的視覺範例。
Designnokoto 精選日本及亞洲地區網站設計案例,注重細節與品牌質感,特別適合參考日系極簡、溫暖風格的專案。


如果你對這些平台不熟,可以直接用網站內的搜尋框輸入關鍵字

例如:

「restaurant website」→ 找餐飲業網站靈感 「law firm website」→ 找律師事務所網站範例 「minimalist homepage」→ 找極簡風首頁排版

再配合篩選條件(如顏色、產業、時間、熱門程度)縮小範圍,你就能快速找到與你的產業和品牌風格相關的靈感,而不是漫無目的地滑。

2. 本地成功案例(市場適配型)


國外網站再漂亮,也可能不適合台灣市場。台灣使用者在瀏覽習慣、閱讀速度、資訊接受度上,都和國外有差異——例如,台灣使用者習慣在首頁第一屏就看到較多資訊選項,也傾向快速掃描重點,而不是慢慢閱讀長段落。

如何找到台灣本地案例

google搜尋引擎入口

🗺️ 快速找到台灣本地網站案例的 4 個方法
  1. 🔍 Google 搜尋 在 Google 輸入 室內設計 官方網站咖啡品牌 網站律師事務所 網站 等關鍵字, Google 預設會優先顯示台灣本地網站,方便快速找到參考案例。
  2. 🏷️ 確認品牌資訊 打開網站後,檢查頁尾(footer)或「關於我們」頁面,確認公司地址與聯絡電話位於台灣。
  3. 🏆 參考本地產業名單與獎項 查看台灣的設計獎(如金點設計獎)、行銷活動案例或產業協會名單, 這些名單通常會附上得獎品牌的官網連結。
  4. 📍 Google 地圖搭配官網連結 在 Google 地圖搜尋產業類別(如 新竹甜點店台北律師事務所), 點開商家資訊即可找到對應的本地官網。


當找到本地成功案例時,注意以下幾點:

  • 首頁資訊量與內容層級
  • CTA 文字與位置
  • 圖片類型(生活照、產品照、情境照)
  • 色彩搭配與字體選擇
  • 行動版與桌機版設計差異

透過這些觀察,你收集到的案例不僅「好看」,更能代表台灣市場的實際需求,讓設計公司有明確的在地化參考依據。

3. 生活觀察(線下啟發型)


靈感不一定要從網路上找,有時候你走進一家店、參加一場展覽,甚至只是坐在咖啡館,都可能找到適合網站的設計方向。實體空間的動線、色彩、氛圍,往往能直接轉化成網站的視覺與使用者體驗設計。

思考應該怎麼建置網站

  1. 空間動線 → 網站導覽
    觀察顧客是如何被引導參觀、從哪裡進入重點區域,對應到網站就是首頁到內頁的導覽邏輯。
  2. 色彩搭配 → 網站色系
    注意牆面、燈光、家具之間的色彩平衡,這些配色原則可以直接應用到網站的品牌色系規劃。
  3. 視覺層次 → 資訊階層
    商品的擺放方式、大小差異、燈光聚焦點,對應到網站就是標題、圖片、內容區塊的層級設計。

一個女生拿著相機拍照觀察

記錄方式

  • 拍照記錄:用手機拍下吸引你的擺設、配色、燈光效果,並註記你喜歡的原因。
  • 筆記整理:在備忘錄或 Notion 上建立「線下靈感」類別,簡短描述情境與可用元素。
  • 對照範例:把拍到的實體案例與網路上的網站範例放在一起,觀察可以結合的地方。

照片牆

轉換成網站靈感


例如,你在一家書店看到分區明確、動線流暢的陳列方式,可以轉化成網站首頁的資訊分區與 CTA 位置;在咖啡館感受到溫暖燈光和木質色系的氛圍,可以轉化成網站的背景色與產品照風格。

這種生活化的靈感來源,不僅能幫助你找到專屬品牌的獨特氛圍,也能避免網站落入「套版感」,讓設計更有故事性。

4. 跨領域輸入(創意碰撞型)


有時候,最具突破性的網站設計靈感,往往來自與你的產業毫無關聯的領域。因為這些元素沒有既定框架,可以打破同業之間的「長得都一樣」的現象,創造全新的視覺與體驗。

  1. 平面設計 → 網站視覺語言
    • 包裝設計的配色與字體排版,可以直接套用到網站的首頁主視覺。
  2. 攝影與藝術展 → 影像風格
    • 攝影作品的光影構圖、藝術裝置的空間氛圍,可用來規劃網站照片的拍攝方向與光線處理。
  3. 音樂與影視 → 情緒氛圍
    • 音樂專輯封面的情緒色彩、電影海報的視覺衝擊力,可以轉化成網站的色系與情感基調。

記錄方式

  • 拍照與截圖:不論是在街上看到的廣告看板、書店的封面設計,還是線上的音樂專輯封面,都用手機拍下或截圖存檔。
  • 靈感夾整理:在 Notion、Pinterest 或 Google Drive 建立「跨領域靈感」資料夾,並加上標籤(例如「配色靈感」、「排版靈感」、「情緒氛圍」)。
  • 關鍵字標註:為每張圖片加上簡短註解,例如「這個藍色讓人覺得信任」、「這種排版很有科技感」。

轉換應用

避免同質化:跨領域輸入可以幫助你跳脫競品的設計套路,即使同產業也很難完全複製你的風格。

品牌差異化:如果你的產業網站大多使用冷色系與極簡設計,你可以嘗試融入來自美食攝影的暖色氛圍,打造更親和的品牌印象。

專案專屬風格:跨領域靈感可以針對特定活動頁、品牌改版或新產品上市,創造一次性且獨特的視覺效果。

如何篩選網站設計靈感,確保與品牌與產業精準契合

收集只是第一步,真正有用的靈感必須先過濾。否則你會發現收藏夾裡的範例彼此風格衝突,甚至和品牌調性完全不搭,讓設計師無從下手。
以下是一套篩選邏輯,能幫你把靈感轉化成真正能落地的設計方向。

篩選網站設計靈感步驟圖

1. 先釐清三個核心問題

在篩選靈感前,先問自己:

📌 在篩選靈感前,先回答這三個問題:
  1. 🌟 網站的主要目標是什麼?(品牌形象、產品銷售、資訊發布、會員服務…)
  2. 🎯 你的目標客群是誰?(年齡層、消費能力、興趣、常用裝置…)
  3. 💡 你的品牌個性是什麼?(專業、溫暖、活潑、極簡…)

這三個答案越清楚,就越能判斷某個靈感適不適合。例如,如果品牌定位是「專業沉穩」,就不該選擇一堆卡通插畫風格的範例;如果主要受眾是手機使用者,就要挑行動版體驗好的案例。

🧭 實例:《Smallpoint 網站破關攻略》如何應用這三個問題

以我的《Smallpoint 網站破關攻略》個人網站為例,在設計靈感篩選前,我先清楚定義了三個核心問題:

  • 1)網站主要目標: 建立信任感並提升諮詢量;因此首頁主視覺直接說明這是一套「有結構、可落地」的網站設計攻略, 把核心服務與成功案例的動線拉到前排。
  • 2)目標客群: 企業窗口與中小企業主,時間有限、任務繁多;版面採模組化結構+清楚分區, 讓讀者能在短時間抓重點並立即採取行動。
  • 3)品牌個性與色彩: 多數資訊產業偏好藍色來傳達「專業」,但在這裡我更想讓專業裡帶著溫度與親和力, 這更像我的做事風格;雖然當我切換到工程師身份時我一樣有工程師的精神,但同時我也重視與人的溝通與信任。 因此主視覺選擇奶油綠系(背景 #E3F0ED 搭配品牌深綠 #3D6D65), 以柔和取代冷感藍,傳達「專業但沒有距離」。
🎯 篩選策略落地: 我在這些平台(Pinterest、Designnokoto)搜尋時,會主動排除過度冷調或高飽和的案例, 並刻意選擇日系扁平插畫的畫風,以更貼近品牌想傳達的溫度與親和力。

2. 剔除不相關的視覺干擾

有些範例雖然好看,但和你的產品、產業完全無關,甚至可能誤導使用者。
例如,律師事務所如果用了音樂節網站的霓虹配色和強烈動畫,可能會讓訪客質疑專業度。
這些範例要直接從靈感庫中剔除,避免日後誤用。

3. 對照同產業的成功元素

觀察本地同產業網站時,特別留意以下元素:

  • 首頁第一屏的資訊量與呈現方式
  • CTA(行動呼籲)的位置與文案
  • 圖片類型(生活照、產品照、情境照)
  • 色彩搭配與字體風格
  • 內容模組的排序與分區方式

這些觀察不只是模仿,而是萃取出「市場有效」的設計基因,並融合到你的網站。

4. 檢查與品牌識別的一致性

再吸引人的範例,如果與你的品牌色彩、字體、照片風格衝突,也不應直接套用。
網站設計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是品牌整體識別的一部分,如果風格不一致,反而會讓消費者感到混亂。

5. 評估技術與 SEO 可行性

部分範例的效果雖然亮眼,但可能技術成本高、影響網站速度或 SEO:

  • 全螢幕背景影片可能造成行動版讀取過慢
  • 過度複雜的動畫可能拖慢 Google PageSpeed 分數
  • 特殊字型渲染可能影響文字可讀性與搜尋引擎抓取

在決定採用前,最好先和設計公司或工程師確認可行性。

用這套篩選邏輯處理過靈感後,你交給設計公司的就不再是「一堆漂亮圖片」,而是一組有方向、有邏輯、可落地的設計參考,能大幅提升溝通效率與最終成品的成功率。

用競品分析提煉網站設計靈感,打造專屬差異化風格

觀摩競爭對手的網站,是找到靈感最快的方法之一,但如果只是憑感覺挑漂亮的地方來模仿,往往會踩雷。
真正有效的做法,是先用數據找出對方的「高效設計區域」,再分析背後的結構與策略,把它轉化成適合自己的版本。

1. 找出競品名單

  • 同產業直接競爭對手:例如,你是室內設計公司,就找台灣同區域、同價位帶的設計公司。
  • 異業靈感參考對手:與你目標客群相似,但不同產業的品牌,也可能有值得借鑑的設計元素(如餐飲品牌的情境攝影、精品品牌的色彩運用)。

2. 使用工具分析熱門頁面

  • Google Search Console(分析自己網站):先看你現有網站哪些頁面表現好,找到設計優勢與缺口。
  • SimilarWeb:輸入競品網站,查看流量最高的頁面與來源分布。
  • Ahrefs / Semrush:搜尋競品網域,找到它們排名最高的關鍵字與對應頁面,這些頁面通常是設計與內容的結合點。

3. 拆解設計元素

打開競品的熱門頁面,觀察:

  • 首頁第一屏:呈現什麼訊息?使用大圖還是影片?
  • CTA(行動呼籲):位置固定在頁面哪裡?文案用詞是直接下單、索取報價,還是先引導閱讀內容?
  • 圖片與排版:是產品細節特寫、生活情境照,還是資訊圖表?
  • 色彩與字體:色系與品牌調性的契合度、字體可讀性如何?

4. 提煉差異化設計

不要照搬,因為對方的設計是為它的品牌與受眾服務的。
可以思考:

  • 這個元素在我的網站,是否能用更貼近品牌的方式呈現?
  • 如果我在配色、照片風格或排版上加入品牌獨有元素,會不會更有辨識度?

5. 持續追蹤與更新

設計趨勢與使用者行為都會變化,競品分析不是一次性任務。建議每 6 個月回顧一次競品網站,更新你的靈感庫,確保你不會被市場淘汰。

透過這種數據 + 視覺拆解的方式,你能有目的地吸收競品的優點,同時保留品牌獨特性,避免陷入「誰抄誰」的尷尬情況。

建立網站設計靈感資料庫,讓專案溝通更快速有效

光靠記憶保存靈感,就像把散落的拼圖放在抽屜裡,不但容易忘記,等需要時還要花時間翻找。
建立一個靈感資料庫,能讓你快速調出需要的範例,並在與設計公司溝通時,清楚展示「我想要的方向」與「不要的方向」。

1. 選擇適合的工具

  • Notion:靈活建立資料表、加上標籤與註解,適合需要同時管理圖片與文字的情境。
  • Miro:用看板方式呈現靈感,方便視覺化比較。
  • Pinterest:快速收藏圖片並建立分類,適合以圖片為主的靈感整理。
  • Google Drive / Dropbox:適合需要多人協作、與設計團隊共享的檔案庫。

pinterest首頁圖

2. 分類與標籤方式

色票圖

靈感表格必須分類清楚,否則就只是另一個雜亂的筆記本。建議的分類維度有:

  • 色系(暖色系、冷色系、黑白灰…)
  • 產業類別(餐飲、科技、室內設計…)
  • 功能模組(首頁設計、產品頁、表單、CTA)
  • 風格(極簡、溫暖、專業、活潑…)

可以為每個項目加上多個標籤,例如:「黑白灰|科技業|首頁|極簡風」。

表格展示網站色瞟

3. 加上備註與使用情境

光有圖片不夠,還要記下你喜歡的原因,或它適合應用在哪個部分,例如:

  • 「這個首頁的圖片比例很舒服,適合我們品牌形象頁」
  • 「CTA 的顏色很醒目,適合用在活動頁」
  • 「這個配色太冷,不適合我們,但字體排版可以參考」

4. 區分『想用』與『避免用』

很多人只收集想用的範例,但在實務溝通中,「不想要」的例子同樣重要。
設計師看到避開的方向,能減少嘗試錯誤的次數。你可以在資料庫建立兩個資料夾:「喜歡」與「避免」。

喜歡的網站 / 元素(想要的方向)

網站名稱 網址 頁面 / 區塊 風格標籤 色系 / 字體 我喜歡的原因 想套用到的頁面 備註 / 截圖連結
Designnokoto 範例 designnokoto.com 首頁 Hero 區 日系扁平插畫、極簡、留白多、閱讀友善 奶油綠系、#3D6D65 / Noto Sans 專業中帶溫度,符合品牌個性;視覺節奏不緊繃 首頁、服務總覽、部落格封面區 (貼上截圖連結或 Notion 圖片)
首頁 Hero / 產品頁 / 導覽列 / 頁尾… 極簡 / 日系插畫 / 黑白灰 / 暖色… # 色碼 / 字體名

避免的網站 / 元素(不要的方向)

網站名稱 網址 頁面 / 區塊 風格標籤 色系 / 字體 我不喜歡的原因 替代作法 / 想改成 備註 / 截圖連結
(某霓虹風案例) 首頁背景 高飽和、強動態、霓虹風 藍紫高飽和 / 霓虹字 影響讀取速度與可讀性,與品牌「溫度感」衝突 改為日系扁平插畫 + 奶油綠背景,降低對比 (貼上截圖連結或備註)
首頁 / 產品頁 / 表單 / Banner… 霓虹 / 花俏插畫 / 低對比字… # 色碼 / 字體名

5. 定期更新與刪除

設計趨勢會變,品牌策略也可能調整。建議每 3–6 個月回顧一次資料庫:

  • 刪除過時或與品牌方向不符的範例
  • 新增近期看到的優秀案例
  • 更新分類與標籤,保持資料庫整潔

當你有了這樣的靈感資料庫,與設計公司開會時不需要長篇大論解釋,只要打開資料庫,雙方就能快速建立共識,大幅提升設計效率與成品契合度。

網站設計靈感落地檢查清單:確保美感、體驗與 SEO 全到位

靈感再精彩,如果不能落地或與品牌衝突,最後都只會停留在收藏夾裡。
在把整理好的靈感交給設計公司之前,務必要先檢查它是否能順利轉換成實際可用的網站設計。以下三個檢查面向,可以幫你避免後續的時間浪費與額外成本。

1. 品牌一致性檢查

確認靈感的色彩、字體、圖片風格,與你的品牌現有識別系統是否相符:

  • 品牌色彩:如果靈感配色與品牌色衝突,需判斷是要調整範例配色,還是品牌策略本身要微調。
  • 字體風格:確保網站字體與品牌識別一致,避免不同頁面呈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氣質。
  • 影像氛圍:照片與影片的調性要與品牌故事相呼應,例如高端品牌就避免使用隨拍感太重的圖片。

2. 用戶體驗檢查

有些靈感的視覺很吸引人,但實際使用體驗可能不佳:

  • 網站速度:大檔案的背景影片或高解析動畫,可能拖慢行動版讀取速度。
  • 可讀性:文字與背景的對比度是否足夠,字體大小在手機上是否清晰可讀。
  • 互動友好度:動態特效、滑動切換等元素是否容易在不同裝置上誤觸或失效。

3. SEO 與技術可行性檢查

在美觀之外,也要確保靈感不會影響搜尋引擎抓取與排名:

  • 圖片與影片:是否可以壓縮或加上替代文字(ALT)來優化 SEO。
  • 代碼與特效:是否需要特殊框架或外掛才能實現,會不會影響網站維護與後續改版。
  • 結構化內容:頁面是否保留可被搜尋引擎理解的標題與段落結構。

4. 最終確認:調整與備案

如果檢查後發現某個靈感在速度、品牌一致性或 SEO 上有疑慮,

  • 調整方案:例如將背景影片改成循環短片或 GIF,減輕檔案負擔。
  • 備案設計:與設計師討論替代方案,確保在實作時不會因技術或速度限制而整體走樣。

在完成這三大檢查面向後,你的靈感就不只是「好看」,而是可用、適合用、且能長期支撐品牌的設計方向。
這樣交給設計公司的參考資料,不僅能確保設計成果貼近你的想法,還能減少反覆修改的機會。

網站靈感庫常見問題(FAQ)

恭喜你!完成了網站靈感庫的建立,
已經比大多數企業主更有方向!

但看完這篇,你還是覺得功課好多、好複雜…?
創業還有許多正事要做,網站設計的方向卻遲遲定不下來!?
沒關係,把網站這件小事交給我!
創業的大事交給你!
我會用最專業的經驗,幫你從零整理出品牌定位、網站風格與執行方向,
讓你不用再陷入選擇障礙,也能專心在事業的其他重點上。

立即預約網站方向諮詢,讓我們一起找到你的答案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