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以為是設計問題,其實是「規劃沒做好」的5個網站設計案例解析

很多人問我:「為什麼我請設計師、找專業團隊,成品還是不理想?」
但真相往往不是「執行沒做好」,而是「你一開始就規劃錯了。」

網站規劃

這就像打遊戲還沒練好等級就闖副本,明明裝備看起來很潮、畫面很炫,但打一下就躺,然後說:「是不是設計師太雷?」
又或者你去市場一口氣買了一堆食材,看起來很澎湃,結果回家發現根本搭不起一桌菜,因為你根本沒想好「要煮什麼」。

很多人誤以為設計是一道「美學問題」,但真正讓成果失敗的,往往是「規劃根本沒打底」。

我今天想透過 5 個實際案例,帶你看看:為什麼問題看起來像設計,其實是規劃一開始就錯了?
這些例子來自生活、網站開發、裝修、品牌與旅遊,幫助你用不同視角理解:規劃不到位,再美的設計也只是空轉。

你是不是有過這種經驗?
一早到市場買菜,想到什麼買什麼:牛肉新鮮、蔬菜便宜、再來點香菇跟豆皮。
結果回到家,開了冰箱,才發現….「嗯?我到底要煮什麼?」

很多人規劃裝潢、網站、甚至品牌識別時,就是這種「先買料、再想要做什麼」的狀態。
看了很多參考圖、刷了 IG、找了好幾個設計範例,收集了很多想要的「元素」,卻從沒靜下來問一句:

「我真正要的,是哪一道菜?」(我要做什麼網站?)

在設計專案中,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。
客戶拿了 Pinterest 上的五種風格照片:「我喜歡這個網站、那個特效、這個字型」,最後卻說:「怎麼組起來怪怪的?」
這不是設計沒做好,而是整體沒先想清楚,端出的菜自然四不像。

專業設計的第一步,從來不是「開始畫圖」,而是幫你釐清菜單:

  • 這頓飯是誰要吃?(誰是使用者)
  • 要吃得飽還是吃得巧?(優先順序)
  • 有沒有什麼人不能吃?(限制條件)

當你沒有這份菜單規劃,最終可能會:
✅ 買到不必要的材料
✅ 浪費預算與時間
✅ 還是做不出一道能吃的菜

設計之所以失敗,很多時候不是因為少了創意,而是少了方向感。

所以,如果你也曾經抱怨:「為什麼請了專業,成果還不對?」
請先回頭看看:「你有沒有先說清楚?你想煮什麼?」

你可能會喜歡:「網站設計」不是設計而已:從企劃到行銷的全方位攻略

案例二|副本打不過不是你不夠強,是你「配點配錯了」

你是否也有過這種遊戲體驗:
一開始創角色很興奮,狂加技能點、隨便選職業,覺得「反正後面再調整就好」。結果進入副本後,發現怎麼打都輸,不是被秒殺、就是打不出傷害,最後只能說:「這遊戲不平衡啦!」
但其實不是遊戲太難,而是你一開始根本沒搞清楚規則、沒規劃好路線。

很多設計專案就像這樣的遊戲副本。
一開始沒有定義目標,也沒理清角色分工(誰決策、誰使用),只顧著想「我想加點美感」「我想多一點功能」,卻忘了整體配置的邏輯。

舉例來說,有個品牌網站案主想導入會員系統、影片專區、活動報名模組、還要串金流、再加個LINE通知功能。聽起來很完整,實際操作時卻發現:

  • 主流程跳來跳去,使用者找不到重點
  • 功能跟內容互相打架,轉換率反而更低
  • 系統bug多,是因為規格衝突而非開發問題

這就像你在遊戲裡亂加技能點,想當近戰又加遠攻、想補血又扛怪,結果什麼都做不到,卡在副本出不來。

如果你在案子中常常遇到以下狀況,也許就是「配點配錯了」:

  • 一直改設計,但成效沒變好
  • 開會每個部門都講不同語言
  • 系統跑起來後,發現「這根本不是我要的」

在遊戲裡你可以重練角色,但現實中專案的每次錯配,都會是時間與成本的真實損耗。

所以別再說是設計問題,有時只是你忘了看任務說明,就急著開局。

案例三|房子蓋得再漂亮,地基沒打穩也會倒:你是「急著上架」型業主嗎?

你知道嗎?在營建現場,最花時間的不是蓋牆、裝窗、鋪地板,而是打地基
但也是這一段最常被外行忽略。

有一次我們接到一個網站案子,業主急著要趕展期,開場第一句話就是:「我希望兩週內可以上線,設計簡單一點沒關係,我們再慢慢補。」
結果呢?三個月後網站改了三次,功能推倒重做,因為:

  • 產品分類沒有定義,使用者找不到東西
  • 導覽結構一直變,SEO 全面重洗
  • 原本說「設計簡單沒關係」,後來變成「這裡要有動畫、那邊要加影片」

這就像還沒整地就開始蓋房子,覺得:「等牆歪了再扶、等樓梯沒對齊再改」,你覺得可能嗎?

很多業主在追求「快」、「看得見的進度」,卻沒意識到,設計只是蓋在地基上的一層外觀,真正決定成敗的,是前期架構與目標定義。

那這個地基怎麼打?

  • 是不是有定義好「這個網站的使用場景」?
  • 內容要如何分區、分層、有什麼更新機制?
  • 預期的成效是品牌曝光?還是轉換導向?還是做 SEO?

沒有這些問題的答案,網站就只是空中樓閣。今天是因為你自己懂怎麼用,明天換個人接手就全毀。

請記住這句話:

設計看得見,但規劃會不見。你一旦不見它,它就會讓你付出代價。

案例四|行程排滿滿,結果什麼都沒玩到:沒有主線目的,就變成體力戰

你曾經這樣旅遊過嗎?

排了四天三夜的行程,每天塞進五六個景點、三間打卡餐廳、兩場體驗課程。早上六點出門、晚上十點回飯店,腳快斷了,但回來後朋友問你:「你覺得最棒的是什麼?」
你愣了一下,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時間好好享受每一個地方。

這其實跟很多品牌做活動網站、社群經營或廣告投放的狀況一模一樣。

很多案主會說:「我們要多曝光、多觸及、多平台,多多益善!」
結果每週要發四篇文、三支影片、兩篇部落格文章,還要開直播、辦抽獎、上廣告。
但最後得到的結果是:

  • 觀眾根本不知道你要說什麼
  • 每個內容彼此無關,無法聚焦品牌印象
  • 花了一堆錢,只留下「疲憊」與「倉促」

這就是「行程排爆了,卻沒有一個核心目的」的下場。

其實一趟好的旅程,不在於景點的數量,而在於你能不能真正體驗到想要的情緒。
設計也是一樣,不是把所有功能、風格、活動都堆上去,而是要有主線任務你想讓用戶帶走什麼印象?你希望他在哪個節點產生行動?

這些沒在一開始定義好,後面再怎麼補,都只是拼拼湊湊,湊不出一場好體驗。

所以下一次再想規劃內容或操作設計時,請先問自己:

「我想讓使用者在這趟旅程中,帶回什麼記憶點?」

案例五|看起來很簡單的網站,為什麼預算三倍?不是功能太多,是沒先想清楚要花在哪

有不少業主來找我們時,第一句常是:「我預算有限,只要做個簡單的網站就好。」
聽起來沒問題,但什麼叫「簡單」?是只有一頁?還是五頁+表單+會員系統+RWD+SEO基本架構?

最常見的錯誤,就是一開始沒有明確功能清單與內容架構,也沒設預算分配,就想「先做再說」。
結果做到一半突然說:「這邊也能加一個影片牆嗎?」「我們可以串金流嗎?」「後台是不是也要能自動寄信?」
最後不是改到走樣、就是花費翻倍,雙方都累。

這情況就像在裝潢時,先說「預算 60 萬就好,能住就行」,但做到一半又想換磁磚、裝冷暖空調、加窗簾電動軌道,最後一樣超支失控。
不是因為你要求太多,而是:你一開始根本沒有做完整的預算規劃。

對網站開發來說,專業規劃不只是列項目而已,更包含:

  • 預估每一區塊的設計與開發成本(設計、程式、素材、維運)
  • 評估後台功能與資料流的影響(ex. 會員管理、訂單系統)
  • 是否需要 SEO 架構、追蹤碼、備援方案、API 串接等額外資源

這些如果沒先列清楚,執行過程只會不斷增加功能、不斷修圖改稿,最終做出一個「四不像但很貴」的網站。
與其說是設計沒控制好,不如說是你根本沒先畫出一張財務藍圖

規劃是設計的靈魂,別再讓美感背鍋

當一個網站沒有被好好使用、當廣告點擊率很高但轉換很低、當你看著漂亮的首頁卻一點也不實用時,請別急著怪設計。

設計從來不是魔法,它無法補救規劃的空洞。
就像打副本前要配點、蓋房子前要打地基、旅遊前要選定目的地,網站也需要明確的路線圖與目標導向

✅ 請記住:設計是讓你走得好看,但規劃才是讓你走得正確。

如果你看完這篇覺得:
「好像我也是每次做網站都邊做邊改、最後又砍掉重練…」
別擔心,我們不是要你自己一個人搞懂所有規劃流程。
讓專業的來,你只要告訴我「你要去哪」,我們會幫你把路畫出來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