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建置潛規則:花錢也買不到的,是你沒做的底層設定

許多人以為網站就是頁面做漂亮、功能能用就好,但真正導致網站流量停滯、轉換率低、使用者跳出率高的問題,幾乎都藏在「基礎建置」這一層。

看不到的才最貴:錯過基礎建置,網站遲早出問題

從網站速度、結構化資料、HTTPS 安全憑證、SEO 標籤設定、網站架構邏輯、語意標記、到手機版 RWD 響應式設計,每一個項目如果當初省略不做,未來都會以「找不到流量」「廣告沒轉換」「無法做追蹤分析」的形式回來反咬你。這些不是加值,而是基本功。

EEAT 補充說明:

Google 在評估一個網站是否值得信任時,特別重視網站是否具備技術健全性、專業完整性,若基本建置不良,整體 EEAT 信任度就會大幅降低。

資安與速度不能省:低價主機藏著你看不到的風險

選擇主機時優先考慮可靠性與安全性

在預算有限時,許多人會選擇便宜的共享主機,認為網站「先有再說」,將主機當成可妥協項目。但這種思維其實非常危險。便宜主機看似能用,其實背後藏著三大風險:

  • 速度慢,影響使用者體驗與搜尋排名
  • 經常宕機,導致 Google 無法抓取頁面
  • 資安防護不足,容易被駭、被掛碼或跳轉垃圾網站

這些問題一旦發生,不僅影響 SEO 成效,更會損害品牌信任,甚至導致客戶資料外洩。

想像你正在經營一間品牌官網,結果因為主機供應商沒配置基本防火牆,有人透過表單灌入惡意指令,整站被重新導向到賭博網站。這不是誇張案例,而是我過去實際幫客戶緊急處理過的真實情況。

就像高鐵一樣,速度快雖然重要,但前提是軌道與煞車系統都要安全可靠。如果你搭上的是一台不穩的列車,跑得越快,翻車的機率只會更高。

👉 延伸提醒:
Google 會根據網站的可用性、HTTPS 安全憑證、伺服器穩定度來判斷信任分數。網站若常出錯、載入時間過久、或連不上,會直接被視為「不可靠的資訊來源」。

架構沒設計好,網站像迷宮,Google 和客戶都走不出去

網站內容豐富並不等於網站結構清晰。許多企業在建置初期,急著上線產品頁、活動頁、關於我們頁面等功能,但卻忽略了整體資訊架構的規劃邏輯,導致頁面分類混亂、URL 命名不一致、缺乏內部連結策略,甚至出現多個幾乎重複的內容頁,讓使用者找不到方向,也讓 Google 爬蟲無法理解網站的重點。

結果就是:

  • 使用者進站後跳出率高,轉換率低
  • 搜尋引擎無法有效抓取、分類與評分內容
  • 重複或孤立頁面過多,造成內容資源浪費

這就像設計一座機場,登機口、行李輸送帶、海關、洗手間沒有任何清楚指標,旅客走著走著就迷路,只能無奈離開。Google 爬蟲也是一樣,如果它無法有效理解你網站的邏輯分類與頁面層級,就不會給予良好排名,甚至直接忽略。

👉 延伸提醒:
網站的 A(Authoritativeness)與 E(Expertise)不只來自內容本身,更體現在結構設計上。清楚的分類架構與內部連結,不僅能幫助 Google 建立主題權威,更強化用戶對品牌的專業印象。

設計不能只顧好看:缺乏語意標記與可讀性,等於把好內容藏起來

現代網站的設計越來越強調視覺體驗,但如果只是堆疊動畫、套版風格和圖片視差效果,卻忽略 HTML 結構的語意標記(如 <h1><section><article>)與內容的層級邏輯,對 Google 和輔助工具來說,就像是把整個網站資訊藏在一個看不見的密室裡。

實際案例中,許多網站的首頁明明有標題,卻用圖片取代文字、缺少 <h1> 或亂用多個 <h1>,甚至把整頁內容包在 <div> 裡毫無語意。這種做法會直接導致:

  • 搜尋引擎無法判斷主題重點,影響排名
  • 語音助理或螢幕閱讀器讀不到關鍵內容,不符無障礙標準
  • 用戶在手機上難以瀏覽、點擊錯誤率高

就像是你出版了一本超棒的書,內容極好,但沒有章節目錄、段落編排亂、標題樣式不一致,讀者翻兩頁就不想看了,更別說 Google 這種「機器讀者」了。

👉 EEAT 延伸提醒:
E(Experience)與 A(Authoritativeness)不只來自專業知識,也來自資訊是否容易被「讀懂」與「信任」。語意結構正確、內文有層次,才能讓搜尋引擎與用戶都迅速掌握主題,進一步建立內容權威。

沒有追蹤工具,網站經營就像蒙眼開車

網站建置完成只是起點,真正的營運過程需要持續優化,而這一切的基礎,就是你是否有裝好 GA4、GTM、轉換事件追蹤與表單行為分析。如果網站沒有正確的追蹤架構,你根本無法回答這些關鍵問題:

  • 使用者從哪裡來?看了哪些內容?點了哪些按鈕?
  • 哪一頁跳出率最高?哪個 CTA 表現最好?
  • 廣告投放後,有沒有實際產生轉換?

這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開車,卻關閉了儀表板、導航與後視鏡,完全不知道自己行駛的方向、速度與剩餘油量──等到發現出錯,往往已經來不及修正。

更糟的是,如果 GA4 追蹤架構沒設定好,未來再上線廣告也會因為資料缺漏、事件判斷錯誤、無法自動建立轉換模型,導致廣告效益大幅下滑。

👉 EEAT 延伸提醒:
Google 評估網站的經營品質時,會看是否持續優化內容、是否瞭解使用者需求。缺乏數據支持,就無法展現 E(Experience)與 T(Trustworthiness)背後的真實性與改善邏輯。

網站不是做好就好,能不能活下來,關鍵在你看不見的地方

網站設計很容易被誤解成「看起來漂不漂亮」「有沒有互動動畫」「是不是有影音素材」這些表面元素,但真正決定一個網站能不能長期被看見、持續帶來轉換的,其實是我們剛剛講過的那些看不見的基礎工程:

  • 架構設計是否邏輯清晰
  • 主機與速度是否穩定安全
  • 是否具備正確的 SEO 結構與語意標記
  • 是否安裝追蹤工具、設定行為分析事件
  • 是否考慮用戶體驗與 Google 的理解方式

這些事情沒做好,就像花錢開了一間店,結果招牌藏起來、門口沒整理、帳本也沒記,店內再多寶物也沒人看見。

我遇過太多案主在花了幾萬、幾十萬做網站後才說:「為什麼網站都沒人來?」「投廣告也沒轉換,該怎麼辦?」這些問題,幾乎都能回推到建置階段「有沒有做對基本功」。

👉 如果你也正在思考網站建置,或者想重整過去沒成果的網站,建議你從這 5 件事先開始盤點,才不會讓品牌白忙一場。

但如果你一開始就把這些基礎建置做好了,情況會完全不同:

你的網站不只長得好看,更會被 Google 清楚理解,在搜尋結果上穩定出現、慢慢爬升;不管使用者從哪個頁面進來,都能順利找到資訊、完成行動;每一次點擊、填表、來電,都會被精準記錄下來,變成你後續優化的依據。你也不再需要憑感覺經營,而是靠數據持續修正方向,讓網站真的成為你的行銷資產,而不是一次性的花費

現在就來聊聊你的網站狀況!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網站目前有沒有踩到這些隱藏風險,也沒關係,我可以協助你盤點,幫你避開後期無法補救的坑。

返回頂端